凯文学术| 从阅读开始,探索在那已知与未知之间

阅读的世界让人着迷。在浮躁焦虑、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一本好书能够为思想带来的安宁和智慧,似乎也比以往来得更为重要。阅读是终生的学习方法。刚刚过去的11月是朝阳凯文学校中学部的“阅读欣赏月”,老师们用一系列阅读活动,激发孩子们的主动阅读兴趣,构建孩子们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思考文字背后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探索在那明亮与黑暗,平面与立体,已知与未知之间。

中学阅读推荐书单的一角

Kiera Nolan是中学部的图书管理员。毕业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天主教大学图书馆及资讯科学专业的Ms.Nolan女士在图书馆工作了近10年,来到朝阳凯文之后,她将信息素养课设置为中学部的常规课程之一。在信息素养课上,孩子们除了了解图书的基本知识,比如版权页是什么,提名作者是谁,出版时间怎么看,还会教大家学习如何查阅文献,进行专业知识的搜集和获取。与此同时,Kiera在课上还会向学生们教授专业的读写技能。信息素养课通常选取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比如6年级学习的一个主题是Global Perspectives Animal Project (全球视角下的动物),之后进行的阅读和写作都将围绕此主题进行展开。学生不仅要在多语言交流中运用读写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此过程中得到加强。

 

信息素养课上学生根据莎士比亚拓展阅读

制作的仲夏夜之梦海报

与此同时,中学语文组也为孩子们提供“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阅读教学是中学部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其重要功能,体现在:培养认知的功能、丰富知识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写作示范的功能、激发思维的功能。因此今年中学部阅读教学以部编教材“三位一体”为模式,使用不同的策略去营造学校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即教读自读以及课外阅读,它强调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强调在语文课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

 

首先是教读。在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细读文本,使学生深层领会作者匠心,从而对词句含义、结构层次、情感意境、写作手法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咀嚼,让学生更多地感受语文的魅力。接下来会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作品分析。在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讨论文学作品的一些内部特征,包括文学体裁、语言风格等形式方面的特征以及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如何相互关联起到表达主题、观念和情感的作用等。在此教学中,作者、作品和读者的关系,文本的环境和语义都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来自阅读之星的阅读分享

其次是自读。教师指导学生在自读过程中进行比较阅读、群文阅读和互文性阅读,将其有关内容与精读篇目、其他自读篇目及整书阅读文本做比较、看到文章相同与不同点的同时,把握各自的特点,提高鉴赏力。群文阅读是指由我们语文教师把有逻辑关联的文章放在一起,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程度。这种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比阅读,其目的是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能够以高效率的状态完成任务。互文性阅读是指教师帮助学生把课文与不同的文本语境关联起来,不断挖掘其隐含的意味,使文本内涵丰厚、充盈,拓展阅读活动的心理空间,深化阅读体验。除此之外,就是由教师指定课外阅读书目及自选书进行课外阅读。中文组的老师们在国家新课程标准中,配置了推荐阅读书单,每个年级选取八至十本为必读书目,其余为选读书目。针对必读书目,教师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导读、检查。对于经典作品,教师会借助一定的精巧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也会对学生具体的阅读行为给予必要的帮助。如关于某一部书的背景、作者,以及有关评价和相关知识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他所要读的书籍。

 

对于必读书目,教师会在班级中建立评估和分享机制,定期利用语文课时间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请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分享,推动阅读文化。“书香致远”活动:针对选读书目,教师会安排学生录制视频,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目,在学校集会时播放,以建构阅读文化。

 

大部分时间,我们阅读并不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而只是为了泛泛地去了解信息。阅读是读者的脑力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次次沟通。沟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作者的文字表述,更是通过文字和信息,内化成自己的信念,从而了解世界了解自己。贾平凹先生在《自在独行》中曾说过,好读书不等同于好成绩好人缘好性格。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 

从古典、视觉艺术,到文化、诗歌文学,朝阳凯文学校一直致力于给孩子呈现人类文明中最精华的部分,更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拥有自己的人格,坚持自己的思想,不人云亦云。

坚持更深层次的阅读,继而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Close